唐雯,1970年出生
教授,现任嘉兴学院商学院企业技术创新与运营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讲《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3项,参研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EI收录论文9篇。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运行绩效评价,技术创新管理。
Q1: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是什么?
管理无处不在,管理是各类组织重要的软实力,对组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宗旨就是培养能够在制造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管理活动的范围很宽,涵盖了战略决策、营销、财务、会计、生产、物流、人力资源、金融、贸易管理等核心内容,因此工商管理专业也是典型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广泛适应于组织内部不同管理职位的工作需求。 为了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宽的管理职能知识组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类管理职能工作的基础知识及其运行规律,还将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技能、策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能力,以及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你从本专业毕业之时,如果你能够掌握课程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上述素养与能力,你就可以有足够的信心在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求职中具备竞争优势,并通过努力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
Q2: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哪些?
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由学科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专业模块课有两个模块供同学们选择,分别是企业管理模块和物流管理模块。具体课程如下:
学科平台课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
专业基础课有: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可行性研究管理、创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英)、企业策划、专业英语。
企业管理专业模块课有:管理沟通、企业危机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ERP软件及应用。
物流管理模块课有:现场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ERP软件及应用。
Q3: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要培养学生以“基础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次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其中基础能力是指学生的知识面、人文与专业素养、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等,这是学生具备职业能力的基本条件,无论从事哪一种类型的职业,都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业务能力是学生从事具体管理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包括从事生产、采购、营销、财务、人力、质量等业务方面的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快提升和拓展的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包括创新创业能力、组织能力、战略思维,以及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上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均可以通过本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精心安排与设置来实现。
Q4: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必须与工商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主要不是在知识学习方面,而是如何通过对工商企业运营基本规律的认识,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组织实际问题。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企业的接触与了解,保持对各类企业运行实践的关注;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识别能力和诊断能力,要能够以周密的逻辑思维认识和理解复杂的管理现象并做出判断,以创新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够准确表达,以适应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需要。
Q5: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有哪些?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既可以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各类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咨询公司从事教育培训、行政管理、决策咨询等工作。由于学校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经济发达,工商企业云集,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上升通路多样化,目前已有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公司里担任着总经理、市场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重要职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杰出成就。
此外,去国内外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也是不少毕业生的选择。